欢迎来到www.lawzsw.com - 一家专业的法律知识网站!
主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恶意辞退员工的情况具体是什么

恶意辞退员工的情况具体是什么

劳动法 2021-08-28 22:29:20139互联网法律知识网本文有803个文字,大小约为4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导读】一、恶意辞退员工的情况具体是什么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是指如下情形:1.违反《劳动合同法》36条规定,应当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而

恶意辞退员工的情况具体是什么

  一、恶意辞退员工的情况具体是什么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是指如下情形:

  1.违反《劳动合同法》36条规定,应当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而强行解除的;

  2.违反《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劳动者尚未达到过失性辞退条件而解除劳动关系的;

  3.违反《劳动合同法》40条规定,未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4.违反《劳动合同法》41条规定,违法裁减人员的;

  5.违反《劳动合同法》42条规定,在禁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强行解除的;

  6.违反《劳动合同法》44条规定,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

  7.违反《劳动合同法》45条规定,在劳动合同需顺延的情形下强行终止劳动合同的。

  二、劳动合同未到期辞退怎么办

  用人单位在合同还没到期时,辞退员工可以存在很多情况,无论合法与否,我国的立法也对其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一)合同没到期,合法辞退

  根据我国立法可知,在合同还没到期的情况下,如果员工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所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有权提前解除合同,而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也不需要提前通知。这几种合法的辞退情形主要包括:“(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另外,第四十六条中规定的几种情形,只要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也可以辞退员工。

  当然,如果面临公司经济性裁员的情况,合同没到期遭到辞退也就难以避免的,不过即便如此,劳动者也仍旧有权获得一定的经济性补偿。

  (二)合同没到期,非法辞退

  如果不存在以上列举的情形,用人单位在没有任何理由情况下辞退职工,则属非法辞退:

  1、如果是无故辞退,也没有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的,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八十七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二倍的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2个月的本人工资;

  2、如果员工符合《劳动合同法》四十六条规定的,则可以按照第四十七条的赔偿标准,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龄补偿;

  如果在合同尚未到期,遭到辞退的情况,劳动者在与单位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可以到相关劳动部门投诉,或者直接申请仲裁。

  需要注意的是,在职员工符合《劳动合同法》 第42条规定在六种情形之一的情况下,禁止企业根据上述患病、不胜任工作、情势变更、经济性裁员的情形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当然,若员工存在劳动法辞退的第一至第六种情形,即便上述六种受到特殊保护的人员,企业依然可以依照劳动法进行辞退,并无需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网站声明:本文“恶意辞退员工的情况具体是什么”资源信息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广州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广州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穗府办〔2008〕48号印发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劳动保障局反映。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九月二十四日广州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第...

    发布于:2022-10-08

    详细阅读
  • 生育津贴多久能报下来,如何申领 生育津贴多久能报下来,如何申领

    我们知道,五险一金中其中有一险是“生育险”,女职工怀孕生产的,可以申请领取生育险。那么,生育津贴多久能报下来,如何申领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生育津贴多久能报下来生育津贴自生育之日起90天内由单位提交资料,审核通过社保局进行建档,再打款给公司,需要2个月左右。如何申领:一、大部分城市生育津...

    发布于:2022-10-08

    详细阅读
  • 下岗职工养老保险新政策 下岗职工养老保险新政策

    国家现行相关政策规定,40、50下岗失业人员符合条件者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新政策还规定只要还没有达到退休年龄的,就可以购买养老保险,一次性补缴一部分钱,以后按年缴费至退休,缴满15年,以后就可以享受退休金。方法/步骤(一)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

    发布于:2022-10-08

    详细阅读
  • 合同期内公司未缴纳社保,保密协议需要遵守吗 合同期内公司未缴纳社保,保密协议需要遵守吗

    保密协议通常指协议当事人之间就一方告知另一方的书面或口头的信息(即保密信息)约定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该等信息的协议。如果负有保密义务的当事人违反协议约定将保密信息披露给第三方,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负有保密义务的违约当事人将承担民事上的赔偿责任。:合同期内公司从未给缴纳过社保,那么工作期间签订的保密协议有法...

    发布于:2022-10-08

    详细阅读
  • 2016年生育险报销标准 2016年生育险报销标准

    生育险的保险标准是什么生育险是以什么形式对单位予以补偿呢生育营养补贴和假期是怎样规定的呢详细内容请于都下文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阅读愉快!生育保险报销标准一、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形式对单位予以补偿。补偿标准为:女职工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顺产分娩或妊娠不足7个月早产的,享受3个月的生育津贴;难产及实施剖...

    发布于:2022-10-08

    详细阅读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劳动保障系统政务公开工作标准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劳动保障系统政务公开工作标准的

    发布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劳动部)发布文号:劳社厅发[200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在劳动保障系统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劳社厅发[2002]3号)下发后,各地劳动保障部门按照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落实,总的情况是好的。为了进一步从制度上规范和完善这项工作,促进劳动保障部门及其工作...

    发布于:2022-10-08

    详细阅读
  • 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是指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条件时,所能享受到的经济收入或其他各项资金补贴。按照国务院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退休前本人按规定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二是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符合退休条件;三是本人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满...

    发布于:2022-10-08

    详细阅读
  • 男职工生育险有什么作用 男职工生育险有什么作用

    在这个生育保险当中,它的对象除了有广大的女职工之外,还有我们这些男职工所在。只要男职工交纳了生育保险,那么在他妻子生产的时候也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待遇。那么究竟男职工生育险有什么作用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新出台的《社会》进行了规定,在生育保险方面,即使女方没有工作,只要丈夫参保,同样可以报销生育...

    发布于:2022-10-08

    详细阅读
  •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患病就医的规定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患病就医的规定

    失业人员在领取金期间患病就医的,可以按照规定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医疗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包括门诊医疗补助金和住院医疗补助金。门诊医疗补助金为本市当年的百分之四,与失业保险金一并按月领取;住院医疗补助金应当在失业人员患有严重疾病确需住院治疗,并且医疗费用全部由个人负担确有困难的情况下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起付...

    发布于:2022-10-08

    详细阅读
  • 社保养老金如何领取 社保养老金如何领取

    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2006年1月1日起,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此前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之后,老百姓的储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社保领取的养老金基本上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是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的,跟个人养老账户没有关系;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从个人养老账户中提取...

    发布于:2022-10-08

    详细阅读

普法知识网汇聚各种法律知识为广大群众普及法律基础知识,提供法学常识、汇总生活中的法律小常识,例如合同法律知识、涉外法律知识、刑法知识、房地产法律知识、劳动法律知识等法律知识性文章供网友参考学习。

Copyright @ 2020-2022 备案号:粤ICP备2020126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