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www.lawzsw.com - 一家专业的法律知识网站!
主页 > 法律问答 > 讲案例,说说吸收犯和牵连犯哪点事 吸收犯和牵连犯的区别

讲案例,说说吸收犯和牵连犯哪点事 吸收犯和牵连犯的区别

已解决 来自网友法律知识网的提问 提问时间:2022-02-21 09:17:27 预览次数:12

最佳答案普法网53678位律师为你答疑解惑

 问:讲案例,说说吸收犯和牵连犯哪点事 吸收犯和牵连犯的区别

  律师解答:

有朋友问,对吸收犯和牵连的概念能够理解,但是在司法实践或做法考题时,对二者的区别就混淆不清了,能否讲几个案例加强理解?

讲案例,说说吸收犯和牵连犯哪点事

一、区别

吸收犯:数行为侵犯一个法益,定一罪。

牵连犯:数行为侵犯数法益,数罪并罚。

二、吸收犯

吸收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因为是另一个犯罪行为的必经阶段、组成部分、当然结果,而被另一个犯罪行为吸收的情况。

1.必经阶段典型案例:入室抢劫案,抢劫行为吸收“入室”行为(非法侵入住宅)的情况。这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是行为人预定入室“抢劫”行为的一个必经阶段,没有入室行为,就无法实施抢劫。所以入室行为被抢劫行为吸收,以抢劫一罪论处。

讲案例,说说吸收犯和牵连犯哪点事

2.组成部分典型案例:伪造发票时又伪造发票上印章,伪造发票行为吸收伪造印章行为的情况。伪造印章的行为是行为人伪造发票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被伪造发票行为吸收,只需要以伪造发票罪论处。

3.当然结果典型案例:非法制造枪支又持有该枪支的,非法制造行为吸收非法持有行为的情况。非法持有枪支行为是行为人非法制造枪支行为的当然结果,为非法制造枪支行为所吸收,以非法制造枪支罪一罪论处。

三、牵连犯

牵连犯则是指实施某个犯罪,作为该犯罪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的情况,牵连犯特征如下:

1.一个犯罪目的,多个犯罪行为

甲欲杀乙,于是秘密地制造炸药,并携带炸药乘座公共汽车伺机谋杀乙。本案中,甲制造炸药、携带危险爆炸物进入公共场所,已构成非法制造爆炸物罪、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这两个犯罪行为的目的只有一个,即杀害乙。

2.多个犯罪行为有“因”有“果”,有“手段”有“目的”

例1.甲绑架他人(原因行为)后向被害人家人勒索财物(结果行为),构成牵连关系。

例2.A冒充某公司总经理,以帮助购买紧俏商品为名,骗取他人钱财(目的行为)。为了使别人对自己的总经理身份深信不疑,私刻了某公司的一枚公章 ,伪造了证件(手段行为)。两个月时间,骗取钱物合计人民币8万元。

例3.张三主观上想偷钱两盗窃他人提包,客观上提包里是枪,于是,张三把枪藏于家中。张三已构成盗窃罪与私藏枪支弹药罪,也就是说,张三在盗窃行为结束盗窃目的得逞后,其结果又独立构成私藏枪支弹药罪,整个行为过程先后独立构成盗窃罪和私藏枪支弹药罪。

讲案例,说说吸收犯和牵连犯哪点事

四、牵连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分则对牵连犯的处罚既有从一重处断又有数罪并罚。

第一种规定:从一重处断原则。

刑法第399条第3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有前两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385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即徇私枉法罪与受贿罪或枉法裁判罪与受贿罪构成牵连犯,要从一重处断。(根据“两高”《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渎职犯罪并收受贿赂,同时构成受贿罪的,除刑法另有规定外,以渎职犯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第二种规定:数罪并罚原则。

刑法第157条第2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本法第277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即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构成牵连犯,实行数罪并罚。


  其他人还看了:

  ★ 交房逾期有什么后果违约责任

  ★ 支票要怎么领取

  ★ 交通事故多久内可以考驾照

  • 南京民事律师-女儿也要赡养父母吗? 南京民事律师-女儿也要赡养父母吗?

    女儿也要赡养父母吗?  女儿只要具有赡养的能力,就应该赡养父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具有赡养能力的女儿依法对其父母具有法定的赡养义务,应当依法承担赡养义务。其女儿与儿子是具有同等的赡养义务的,不能够随意的免除其义务,因此女儿应当在其父母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时承担赡养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发布于:2023-05-25

    详细阅读
  • 成都民事律师-小孩的抚养费要给多少? 成都民事律师-小孩的抚养费要给多少?

    小孩的抚养费要给多少?  小孩的抚养费都是由夫妻双方协商决定的,但是都是要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的。一般情况下是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要承担两个以上小孩抚养费的,那就要多给一些,但是不超过百分之五十;如果没有固定收入,那就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

    发布于:2023-05-25

    详细阅读
  • 东莞民事律师-赌博会不会净身出户? 东莞民事律师-赌博会不会净身出户?

    赌博会不会净身出户?  赌博是不会净身出户的,但是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果夫妻双方之前有过一方赌博,赌博方就净身出户的约定,那么赌博方在与配偶离婚后就要按照约定净身出户。如果双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成,将财产分割问题交由法院判决的,法院在分割财产时会按照男女平等的原则,让双方各获得一半的夫妻共同财产。  法律依据:...

    发布于:2023-05-25

    详细阅读
  • 东莞民事律师-独生子女能继承全部遗产吗? 东莞民事律师-独生子女能继承全部遗产吗?

    独生子女能继承全部遗产吗?  一般情况下,独生子女是不能继承全部遗产的,虽然父母是只有独生子女这一个孩子的,但是遗产的继承人不仅仅只有子女,还包括遗产所有人的父母和配偶,也就是说该遗产是由父母、配偶和子女三者共同继承,而独生子女仅仅只是其中之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

    发布于:2023-05-25

    详细阅读
  • 上海民事律师-遗产需要优先还债吗? 上海民事律师-遗产需要优先还债吗?

    遗产需要优先还债吗?  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是需要优先用来偿还被继承人在生前所存在的债务,但是如果遗产不足以偿还债务的话,那么就将所有的遗产用来偿还债务,而多余的债务继承人可以不予偿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存在缺乏劳动能力却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应当为其保留部分遗产,即使遗产不足以偿还债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

    发布于:2023-05-25

    详细阅读
  • 厦门民事律师-被丈夫打了能不能和他离婚? 厦门民事律师-被丈夫打了能不能和他离婚?

    被丈夫打了能不能和他离婚?  妻子被丈夫打了可以提出离婚的,双方在协议离婚不成的情况下,妻子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离婚。对于家暴,人民法院是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判决双方离婚的,不过妻子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家暴,比如说人证、物证或者是监控等证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

    发布于:2023-05-25

    详细阅读
  • 成都民事律师-同居分开了要退彩礼吗? 成都民事律师-同居分开了要退彩礼吗?

    同居分开了要退彩礼吗?  男女双方同居之后分开了的,是需要退还彩礼的,因为赠送彩礼的目的是结婚,而双方在同居之后就分开了,并没有结婚,那么此时赠送彩礼的一方是可以要回彩礼的。何况我国法律也规定了,男女双方还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是可以把彩礼给要回来的。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

    发布于:2023-05-25

    详细阅读
  • 上海民事律师-未婚妻能不能继承遗产? 上海民事律师-未婚妻能不能继承遗产?

    未婚妻能不能继承遗产?  未婚妻不一定有继承权,因为未婚妻没有与男方形成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所以未婚妻不得在法定继承中以配偶的身份继承男方的遗产,也即在法定继承中女方没有继承权;但是男方可以立遗嘱指定让未婚妻继承遗产,当男方有立遗嘱让女方继承时,女方就可以通过遗嘱继承的方式继承男方的遗产,此时未婚妻有继承权。  ...

    发布于:2023-05-25

    详细阅读
  • 郑州民事律师-离婚调解书和离婚证一样吗? 郑州民事律师-离婚调解书和离婚证一样吗?

    离婚调解书和离婚证一样吗?  离婚调解书和离婚证是不一样的,因为离婚调解书分两种,一种是劝和的,也就是调解解决家庭婚姻问题;另一种是劝离的,调解后双方确定离婚,包括离婚的条件都会协商好;而离婚证,顾名思义就是夫妻双方离婚的证明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

    发布于:2023-05-25

    详细阅读
  • 上海民事律师-夫妻感情怎么才算破裂了? 上海民事律师-夫妻感情怎么才算破裂了?

    夫妻感情怎么才算破裂了?  夫妻其中一方有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双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情况,都属于夫妻感情已经破裂了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

    发布于:2023-05-25

    详细阅读

普法知识网汇聚各种法律知识为广大群众普及法律基础知识,提供法学常识、汇总生活中的法律小常识,例如合同法律知识、涉外法律知识、刑法知识、房地产法律知识、劳动法律知识等法律知识性文章供网友参考学习。

Copyright @ 2020-2022 备案号:粤ICP备2020126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