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信托当事人(第二节 受托人)(第24-42条)
第二节 受托人
本节内容提要
受托人在信托三方当事人中,处于掌握、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中心位置。因此,受托人的地位和作用是很关键的,各国的信托立法均突出体现受托人的内容。本节共设18条,主要内容包括:(1)受托人的资格:受托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2)受托人的权利。具体见下文。(3)受托人的义务。具体见下文。(4)受托人职责终止的情形:受托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被依法撤销或宣告破产、辞任或者被解任等,其职责终止。(5)受托人的选任:受托人职责终止的,依照信托文件选任新受托人:信托文件未规定的,由委托人选任;委托人不指定成者无能力指定的,由受益人选任;受益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依法由其监护人代行选任。(6)受托人的辞任:私益信托受托人经委托人和受益人同意,可以辞任;公益信托的受托人经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批准,可以辞任。
一、受托人的权利
归纳归纳起来,本法规定的受托人的权利主要包括:
1.对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第1款的规定对信托财产强制执行的,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
2.有权依照信托文件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收取适当的报酬。
3.以固有财产先行支付处理信托事务所支出的税款和有关费用的,对信托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
4.经与委托人、受益人协商同意,可以终止信托。
5.在信托终止后行使请求报酬给付或者从信托财产中获得补偿的权利时,可以留置信托财产或者对信托财产的权利归属人提出请求。
6.公益信托的受托人在公益事业管理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时,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受托人的义务
本法第二十五条第2款对受托人的义务做出了原则规定,即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归纳起来,受托人的义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信托文件的规定,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
2.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
3.不得将信托财产转为固有财产,也不得将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
4.必须将信托财产与固有财产、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账,不得将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
5.共同受托人应当共同处理信托事务。
6.受托人应当亲自处理信托事务,非特殊情况不得委托他人代为处理。
7.必须保存处理信托事务的完整记录,定期将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报告委托人和受益人。在委托人或者受益人行使本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权利时,应当积极配合,并应委托人或者受益人的要求,就其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做出说明。
8.应当对委托人、受益人以及处理信托事务的情况和资料保密。
9.向受益人支付信托利益。
10.受托人辞任的,在新受托人选出之前仍应履行管理信托事务的职责。
11.信托终止后,应当做出处理信托事务的报告。
12.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致使信托财产受到损失的,应当恢复信托财产原状或者予以赔偿。
13.受托人因违背管理职责或者处理信托事务不当对第三人所负债务或者自己受到的损失,应当由其固有财产承担。
14.公益信托的受托人未经批准,不得辞任。
15.公益信托的受托人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做出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及财产状况报告,经信托监察人认可后,报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批准后,予以公告。
16.公益信托终止的,受托人应当于终止事由发生之日起15日内,将终止事由和终止日期报告公益事业管理机构。
17.公益信托终止后,受托人做出的处理信托事务的清算报告,应当经信托监察人认可后,报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批准后,予以公告。
18.公益信托终止后没有信托财产权利归属人,或者权利归属人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的,经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批准,受托人应当将信托财产用于与原公益目的近似的目的,或者将信托财产转移给具有近似目的的公益组织或其他公益信托。
三、国外信托法对受托人权利义务的规定
根据国外信托法的规定,受托人一般享有以下权利:
1.费用偿还请求权。受托人因处理信托事务所支出的税款和有关费用,可以从信托财产中请求偿还。
2.费用补偿请求权。当信托财产不足以清偿受托人处理信托事务所支出的税款和有关费用时,受托人可以向受益人请求补偿。
3.拒绝交付权,即受托人在行使费用偿还请求权和费用补偿动求权等权利后,仍无法弥补其损失的,可以拒绝将信托利益或者信托财产交付给受益人。
4.损害补偿请求权。受托人依法处理信托事务而受到损害时,可以自信托财产中取得补偿。
5.给付报酬请求权。对于一般信托,受托人需事先约定方可收取报酬,而在以营利为目的营业信托中,受托人当然可以请求给付报酬。
受托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一般要履行以下义务:
1.谨慎管理义务。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要与管理自己的财产一样尽心尽力。
2.分别管理义务。受托人应当将信托财产和自有财产分别管理,将不同信托的信托财产分别管理。
3.亲自管理义务。一般情况下,受托人处理信托事务不得委托第三人代为处理。
4.保存记录义务。受托人应当完整保存自己处理信托事务的有关记录,如信托财产目录和收支账目等。
5.忠实义务。受托人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也不得使第三人自信托财产中获取不当利益。
第二十四条 受托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
法律、行政法规对受托人的条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受托人资格的规定。
一、受托人的概念
受托人是指接受委托人委托的信托财产,依信托目的为受益人的利益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人。受托人是信托当事人之一,无论是一般信托还是特殊信托,都必须存在受托人。
受托人的产生,取决于委托人的信赖程度,由委托人自主选择。一般情况下,从事较大范围的信托计划,选择法人为受托人,处理家庭或个人的一些特殊问题,选择自然人为受托人。受托人的主体,依本条规定,主要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在本法起草之初,对是否允许自然人作为受托人,曾经产生争议。本条规定允许自然人作为受托人,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从信托的起源来看,最初的受托人就是自然人,如委托人的亲友、具有一定社会声望的贤达人士等,关键是委托人的信任。把经营信托作为一项业务的机构受托人,是在20世纪初才广泛发展起来的。二是在信托制度发达的国家,民事信托大量存在,这些民事信托,很多都是以自然人作为受托人的。目前,我国以自然人为受托人的例子虽然还不多,但从长远看,随着个人财富的不断增加,民事信托在我国将会有一定的发展,应当留有余地。三是当前不少国有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有的是以私人名义注册的,容易因此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允许自然人作为受托人,可以利用信托制度,有效地保护国有企业境外分支机构的国有资产。
2.法人
法人作为受托人的现象十分普遍。从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有一些民事信托的受托人由法人担任外,绝大多数营业信托和公益信托的受托人,都由法人来担任;作为营业信托的受托人,一般由信托经营机构担任,为公益信托的受托人,除可以是信托经营机构外,也可以是基金会或其他类型的非商业性组织。
此外,一些国家还允许国家和其他组织作为受托人。国家作为受托人的例子比较少见,只在极少数的国家存在。例如,在英国和一些英联邦国家,设有作为国家信托经营机构的公共受托人,代表国家并通过接受委托或指定而担任受托人。其他组织担任受托人,如工会等非法人团体,设有代表人或者管理人,并具有一定目的、一定组织和固定财产。
二、受托人的条件
在信托存续期间,受托人要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和处分,以给受益人带来信托收益,实现委托人的信托目的,这就要求受托人在素质和经营能力等方面,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
从各国的规定来看,作为受托人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具有行为能力。简单地说,行为能力即是受托能力。其中包括最基本的认识能力、预期能力和判断能力,这是受托人有效、谨慎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从英国《1925年受托人法》第34条、第36条和第38条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只有具备行为能力的人才能担任受托人,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不得担任受托人。《美国信托法》也认为,出于设立信托的目的,作为受托人而占有转移而来的财产的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2)未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这是对受托人的一种信用要求。从实际情况看,受托人只有具备法律要求的最基本的信用,才能取得委托人的信任,促使委托人放心地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管理和处分。受托人为法人的,这种要求尤为严格,这是因为,作为法人的信托经营机构资不抵债时,就意味着濒临破产,破产人的最大特征,恰恰在于其事实上已经丧失了信用。《日本信托法》第5条和《韩国信托法》第10条均规定,破产人不得担任受托人。1925年《英国受托人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受托人在承担信托职责时不得处于破产状态。在美国,法院的判例认为,作为受托人的银行或者信托经营机构被宣告破产的,他们必须将在信托事务方面的职责交付给新受托人。当受托人资不抵债时,信托便成为不合格的信托,它的效力存在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如果在信托设立之时,受托人便己资不抵债,濒临破产,信托即为无效或可被撤销;二是如果在信托设立之时,受托人并未处于资不抵债的地步,只是在信托存续期间,受托人因故破产,此时,信托继续有效,一般由新的受托人取代原来的受托人,使信托关系存续。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则只能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其他民事活动时,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样,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因此,本条规定,受托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者法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不得作为受托人。当然,这只是对受托人条件的一般要求。
本条第2款还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受托人的条件另有规定的,要从其规定。这是为今后制定信托业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留下余地。比如说,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初发布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信托投资公司的设立及经营,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公司章程;二是有具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入股资格的股东;三是注册资本要达到最低规定限额;四是具有合格的信托从业人员;五是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信托业务操作规则和风险控制制度;六是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信托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等。同时,还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领取信托经营机构法人许可证。今后制定信托业法或者行政法规如果做出类似的规定,即属于这种情况。
对于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人能否担任受托人,本条似乎没有明确的、严格的要求。但从本法其他一些条文的规定看,受托人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被宣告破产或者丧失法定资格的,其职责终止。这就意味着,在信托存续期间,受托人不能陷于资不抵债的境地,推而知之,设立信托之时,受托人亦不能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
三、受托人的数量(编辑)
对受托人的数量,《信托法》没有限制性规定,由委托人指定或者信托当事人自行约定。受托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两人以上。受托人为一人的,称为单独受托人。受托人为两人以上时,称为共同受托人。
本条规定没有对受托人的数量做出限制。在信托存续期间,原受托人职责终止需要选任新受托人的,也没有对新受托人的数量做出规定。
从国外情况来看,有些国家对私益信托受托人的数量有所限制。例如,1925年《英国受托人法》第34条规定,为私益目的而设立的土地授予信托和土地买卖信托,其受托人的数量最多不得超过4人。如果被指名的受托人多于4人,由名列前面的4位担任受托人,其余被指名人不能成为受托人,但在前面4位受托人出现空缺时,名列其后的被指名人可以替补,成为受托人。信托存续期间,因受托人数量减少而需要增加受托人的,增加的结果也不得使受托人超过4人。有的国家要求新受托人的数量应当与原受托人的数量相同。例如,美国信托法规定,原受托人一旦离任,他们的位置应当由相同数量的新受托人来填补,但有特殊情况的例外,比如,因受托人离任改变了信托的财产权益,或者信托财产的数量或者性质发生重大改变,导致原先的受托人数量明显太多或者太少,影响信托的有效实施的,则不在此限。
四、受托人的产生(编辑)
根据国外信托法的有关规定,受托人的产生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委托人设立信托时,通过设立信托的行为产生或者指定、确定受托人,这是受托人产生的最常见情形。信托设立时,委托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确定由谁担任受托人。英美法系国家的信托法,更直接地将“受托人因信托行为的规定产生”,视为“受托人因委托人的指定而产生”。(2)信托存续期间,原受托人职责终止的,为使信托关系继续维持,由委托人、受益人或其利害关系人、法院或者有关行政机关选任产生新受托人。(编辑)
国外信托法都对新受托人的产生做出了具体规定。例如,《日本信托法》第49条前3款规定:受托人的任务终止时,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法院选任新受托人。前款规定,准用于遗嘱指定的受托人不承受或不能承受信托的情形。前2款规定,不适用于信托行为另有订定情形。此外,《日本信托法》第72条又对公益信托新受托人的选任作了特别规定,明确指出,第49条规定的法院的权限属于主管官署。《韩国信托法》第17条、第71条亦有类似规定。《美国信托法》认为,受托人出现空缺时,只要信托文件规定了代替者或继任者,或者存在信托文件授权的人选任的代替者或继任者,应当由这二者来填补空缺。信托文件不存在这一类规定或授权的,一律应当由法院指定新受托人。在程序方面,包括受益人在内的任何与信托有利害关系的人,均可以向法院要求指定新受托人。从这些国家法律的规定可以看出,当信托行为未规定产生办法时,新受托人的产生最终只能由法院或者有关行政机关指定,而不能由利害关系人选任,法院和行政机关在新受托人的选任和指定上,享有较大的权力。
本法未专门规定信托设立时受托人如何产生,一般认为,应当由委托人指定或者由信托文件约定。对于原受托人职责终止后新受托人的选任,本节作了具体规定,参见本法第四十条第1款。此外,公益信托的受托人违反信托义务或者无能力履行其职责时,由公益事业管理机构变更受托人。(编辑)
第二十五条 受托人应当遵守信托文件的规定,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
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
【释义】本条是关于受托人义务的原则规定。(编辑)
根据信托法一般原理,受托人在管理信托事务的过程中给信托财产带来的债务、费用、税款等,应当以信托财产承担。如果受托人已经依法履行了自己的义务管理、处分信托财产,受托人或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法律必须对受托人的义务做出原则性规定,体现在法条上,即本条的规定。根据本条规定,受托人原则上应当承担下列基本义务:
一、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编辑)
信托文件以合同形式出现的,受托人作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法规定,应当按照约定旅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信托文件以遗嘱等其他书面形式出现,受托人一旦承诺信托,信托文件就对其产生了约束力,必须认真遵守。
“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是来自英美法系的一种法律用语,原意为最大勤勉(Utmost dil1gence)或者格外谨慎(Exact dil1gence),日本译为“以善良管理人的注意处理信托事务”,是对受托人的一种原则要求。受托人管理信托事务必须是为了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不能为自己或者其他人的利益。所谓最大利益,是受托人尽心尽力、力所能及地管理信托财产所能带来的收益,根据受托人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的不同,最大利益也可能不同,一般以受托人所处的杜会阶层和职业普遍应当达到的利益水平为基准。至于受托人是否达到了这项标准,即是不是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如果信托当事人之间存在争议时,可以诉诸法院解决。
二、恪尽职守,旅行诚实、信用、谨该、有效管理的义务
本条第2款对受托人履行义务提出了两方面原则要求。
1.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编辑)
信托成立后,受托人必须对信托财产作好详细登记,弄清属于何种信托,研究信托文件的有关条款和注意事项,按规定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处分,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应当勤勉尽职,不能疏忽大意。这种义务,国外也称为职务注意(The cares of off1ce)。
2.受托人应当旅行诚实、信用、谨该、有效管理的义务(编辑)
诚实信用义务是指受托人从事信托活动时应当讲诚实、守信用,以善意的方式履行职责,不规避法律和信托文件的规定。谨慎义务是指,受托人在管理信托财产、处理信托事务应当达到高度的注意力,比管理自己的财产更加小心。例如,受托人持有某公司的大额股份,他就不能像小额股份的持有者一样仅仅满足于获取该公司的部分资料,而应该详细了解公司方方面面的情况。再如,受托人不能用信托财产购买彩票或者进行类似的博彩活动,尽管受托人自己可能乐于用固有财产从事类似活动。有效管理义务是指,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要有成效,如果有多种具体途径或方法可以实现信托目的,受托人应当选择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或方法,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服务。
本条从原则上规定了受托人的基本义务,属于弹性原则,其有较大的伸缩性和适应性。这一弹性原则,一方面有利于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同时又可以给司法机关留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有关法律规定不具体、不明确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依据本条的原则规定,公平、公正地处理信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争议或纠纷。
第二十六条 受托人除依照本法规定取得报酬外,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
受托人违反前款规定,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所得利益归入信托财产。
【释义】本条是关于受托人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规定。
信托成立后,信托财产处于受托人的控制之下,受托人的所作所为,一方面直接形响信托目的的实现和受益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能影响受托人自己的利益,设立信托的一般目的是,通过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和处分,使受益人获取信托收益。虽然委托人将信托财产委托给受托人,但目的不是要让受托人自己获得利益。
为此,本条第1款规定,受托人除依照本法规定取得报酬外,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根据本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受托人有权依据信托文件的约定取得报酬。信托文件未作事先约定的,经信托当事人协商同意,可以做出补充约定;未作事先约定和补充约定的,受托人不得收取报酬。受托人作为共同受益人之一的,他获得的信托利益是以受益人的身份取得的,与其他受益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义务,不属于受托人获得信托利益。
关于这一点,国外《信托法》也同样明确规定:受托人不能宜接或者间接地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不管受托人是否具有恶意或者存有欺诈意图,而且,这个原则对所有受托人都适用。按照英国信托法原理,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促使受托人对人类犯错误的本性随时保持警惕,防止受托人将自己的责任和利益处于与信托利益相冲突的地位,并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受托人违反上述规定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例如,将信托财产投资于自己经营的业务或者自己所在企业,甚至进行商业冒险,所获得的利益应当归入信托财产;所遭受的损失应当由受托人自己承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受托人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否则的话,受托人利用信托财产进行投资或者商业冒险,结果很可能是,获得的利益归受托人自己,造成的损失归于信托财产。这无疑是鼓励受托人违背职责。因此,本条第2款规定:受托人违反规定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所得利益归入信托财产。
第二十七条 受托人不得将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受托人将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的,必须恢复该信托财产的原状: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释义】本条是关于受托人不得将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的规定。
按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信托财产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相区别,不得归入受托人的固有财产或者成为其固有财产的一部分。因此,受托人不得将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这是保持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保护受益人利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万一受托人破产,其债权人不得对信托财产主张权利。受托儿违反规定将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的,必须恢复该信托财产的原状,如果同时给信托财产造成了损失,还应当承担赔偿贵任。
当然,根据本法第二十八条和有关法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受托人也可以取得信托财产。如果信托文件另有规定,或者经委托人、受益人同意的,受托人可以按照公平的市场价格,将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交易。例如,委托人以一幅名画作为信托财产设立信托,按照信托文件的规定,需要在拍卖行将名画出售,以所得资金抚养委托人的子女。在拍卖名画时,受托人可以作为一名普通竟买人参加拍卖会,按照拍卖规则竟买,购买作为信托财产的名画。
国外信托法也有类似规定。如《日本信托法》第22条规定,受托人无论以任何人名义,均不得将信托财产作为固有财产并取得与此有关的权利,但因不得已事由并取得法院批准将信托财产转为固有财产时,不在此限。
第二十八条 受托人不得将其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交易或者将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但信托文件另有规定或者经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同意,并以公平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的除外。
受托人违反前款规定,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释义】本条是关于受托人不得将其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交易、不得将不同信托的信托财产进行交易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信托法》不允许受托人以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交易,也不允许将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因为受托人管理或者处分信托财产,必须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服务,以实现委托人的信托意图为目标。(l)允许受托人将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交易,从理论上说,受托人既是交易的买方,又是卖方,同时是交易的双方当事人,必然产生职责与利益冲突;从实践来看,受托人很容易按照不适当的价格购买信托财产,或者将固有财产
网站声明:本文“第四章 信托当事人(第二节 受托人)(第24-42条)”资源信息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阅读
-
公益信托当事人对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违法行为有权起诉(第73条)详细阅读
【条文】 第七十三条公益事业管理机构违反本法规定的,委托人、受托人或者受益人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释义】 本条是关于公益信托当事人对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违法行为有权起诉的规定。 本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是对公益信托实施管理和监督的机构。本法赋予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职权是:公益信托的设立和确定...
-
信托当事人进行信托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第5条)详细阅读
【条文】(提示:本文已由www.trustlaws.net重新编辑)第五条信托当事人进行信托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循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释义】(提示:本文已由www.trustlaws.net重新编辑)本条是关于信托当事人进行信托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的规定。本条规定信托当事人进行信托活动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
第四章 信托当事人(第二节 受托人)(第24-42条)详细阅读
第二节受托人 本节内容提要 受托人在信托三方当事人中,处于掌握、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中心位置。因此,受托人的地位和作用是很关键的,各国的信托立法均突出体现受托人的内容。本节共设18条,主要内容包括:(1)受托人的资格:受托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2)受托人的权利。具体见下文。(3)受托人的义务。具体...
-
信托关系的当事人详细阅读
根据我国《信托法》第3条的规定,信托关系的当事人主要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 1、委托人:是信托的创设者,他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委托人提供信托财产,确定谁是受益人以及受益人享有的受益权,指定受托人,并有权监督受托人实施信托。我国信托法特别强调委托人的监督权,明确...
-
看清信托三方当事人权利义务详细阅读
信托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与委托、代理制度不同,在信托关系中,包含三方当事人: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 其中,委托人是信托的创设者,也即委托人是提供信托财产的人。委托人需要选定受托人,并确定谁是受益人以及受益人享有的受益权。 受托人在信托三方当事人中,处于掌握、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中心位置...
-
论信托受益人的追踪权详细阅读
一、信托受益权概述 现代信托制度起源于13世纪英国较为流行的“USE”(用益)。“用益”的基本设计是土地所有权人将土地所有权转让给受托人,但在转让时指定受益人(诸如僧侣、教会、子女或者该土地所有者本人等)享有经营该土地所生收益。一直到15世纪中期,衡平法通过大法官法院的若干判例,USE才得到法律的执行。无论具体日期何...
-
第四章 信托当事人(第一节 委托人)(第19-23条)详细阅读
第四章信托当事人 本章内容提要 信托当事人是指与信托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权利义务关系的人。从本法第三条的规定可以看出,信托当事人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他们作为实施信托活动的主体,是本法的重点规范内容。本章共31条,对信托当事人的定义、范围和基本权利义务等做出了规定。在公益信托中,信托监察人也可视同信...
-
信托当事人有什么权利义务详细阅读
信托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信托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信托当事人一般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种人,那么信托当事人有什么权利义务?下面法律知识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信托当事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下...
-
公益信托受托人辞任条件详细阅读
核心内容:信托人有公益信托人之分,那么公益信托人是如何进行要求其辞任的条件的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达到要求的呢?结合相关的法条进行分析,法律知识网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第六十六条公益信托的受托人未经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批准,不得辞任。 【释义】本条是关于公益信托受托人辞任的规定。 关于私益信托...
-
如何使受益人免受财务管理之累详细阅读
核心导语:信托管理的因为有时候不能经常时刻进行管理,而有可能因为一些客观主管的原因存在,二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了减少受益人在财务管理之中受累,那么就有学者提出进行保险信托和信托管理进行相应结合,法律知识网小编下文与您一起探讨。 在现实生活中,当保险事故一旦发生时,保险受益人常常会因为如下情形不能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