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www.lawzsw.com - 一家专业的法律知识网站!
主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涉黄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天

涉黄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天

刑法 2022-04-21 14:45:50187互联网法律知识网本文有886个文字,大小约为4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导读】一、涉黄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天1、情形较轻的,拘留5天以下,或是罚500元以下的;2、对于未成年人卖淫,可以照章予以收容教育;3、因卖淫嫖娼被有关部门处置后又继续其行为的,施行劳

涉黄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天

  一、涉黄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天

  1、情形较轻的,拘留5天以下,或是罚500元以下的;2、对于未成年人卖淫,可以照章予以收容教育;3、因卖淫嫖娼被有关部门处置后又继续其行为的,施行劳动教养,并罚款5000元以下。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形,看是否形成犯罪,具体需要依据是否形成什么犯罪,综合考虑其目的和集体伤害性等等。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第六十七条,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一般来说拘留后几种不告诉家属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二十五条对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制作《逮捕通知书》,送达被逮捕人家属或者单位,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不予通知:

  (一)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可能逃跑,隐匿、毁弃或者伪造证据的;

  (二)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三)其他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

  上述情形消除后,应当立即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对没有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的,应当在逮捕通知书中注明原因。

  亲人被拘留家属应该做的几件事:

  第一,确认真实情况。

  按照我国《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二十五条,拘留犯罪嫌疑人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处所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如果听说家属被抓,又没有收到刑事拘留通知书,可以直接向办案机关了解相关情况。

  第二,确认自己亲属被关押的地方。

  可以通过刑事拘留通知书上所载明的看守所确定其关押地方;若未能及时收到刑事拘留通知书,则可以直接向所了解到的办理案件的侦查机关询问。

  第三,如果家属得到刑拘通知书,说明侦查机关已经掌握了一些证据,家人可能已涉嫌犯罪。

  刑拘通知书会向您透露以下信息:

  (1)家人涉嫌的罪名;

  (2)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是谁;

  (3)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10日内,最长37天,检察机关自侦案件10日内,最长14天,家人就会被检察院批准逮捕或释放。

  当得到刑拘通知的时候,可以存一些钱以及送衣物到被拘留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及时委托律师会见,为他提供法律帮助。

  第四,家属想见面问一些情况,可请律师协助。

  刑事案件中,法院判决生效以前,家属是不能和犯罪嫌疑人见面的,只有律师才能见到。因此,在家人被刑事拘留之后,家属应该尽快委托律师,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让律师会见当事人,及时了解案件的情况。

  第五,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其近亲属,可以为其聘请律师;如无近亲属的,其他亲属或者朋友也可以代为聘请律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拘留后不告诉家属的情形有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进行逃跑或者销毁相关证据的以及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不明的。同时如果通知犯罪嫌疑人有可能会影响侦查的话,对于犯罪嫌疑人进行拘留也不会通知家属。不符合以上情形的话,犯罪嫌疑人被拘留应该立刻通知用人单位和家属。

  网站声明:本文“涉黄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天”资源信息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法医鉴定轻伤标准是什么 法医鉴定轻伤标准是什么

      一、法医鉴定轻伤标准是什么  1、轻伤是界于重伤和轻微伤之间的一种伤害程度。因此,认定轻伤,一方面可以根据规定直接加以认定,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排除重伤或者轻微伤的角度来认定。  2、认定是否轻伤,应当以专业人员作出的鉴定结论为依据。鉴定人应由法医师或具法医学鉴定资格的人员担任,也可由司法机关聘请或委托的主治医...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我国刑法单列袭警罪了吗? 我国刑法单列袭警罪了吗?

      一、我国《刑法》单列袭警罪了吗?  我国《刑法》已经将袭警罪单列出来了。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正式施行。  其中,将《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修改为:“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我国袭警罪什么时间执行的? 我国袭警罪什么时间执行的?

      中国袭警罪成立时间是三月一日,最高能够判处七年有期徒刑,袭警是指用暴力手段对正在执行警务的人民警察进行突然人身攻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三十五条  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公然侮辱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  (二)阻碍人民警察调查取证的; ...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开套牌校车加袭警是什么罪 开套牌校车加袭警是什么罪

      我国没有袭警罪,只有妨害公务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刑法266条诈骗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刑法266条诈骗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一、刑法266条诈骗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区别有哪些 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区别有哪些

      一、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区别有哪些  1、主体要件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而盗窃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年满16周岁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均可构成。  2、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对象只能是本单位的财物;而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财物,包括公私财物,而且多为犯罪行为前不被自己所控制...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违法犯罪行为包括什么 违法犯罪行为包括什么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构成违法犯罪的情况下面它是需要接受法律处罚的,根据我国刑法相关法律规定,我们可以了解到如果触犯相关法律,我们要根据一些政策依据进行处理,接下来法律知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违法犯罪行为包括什么问题的解答,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往下看。  一、违法犯罪行为包括什么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所实施的违...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合伙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合伙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一、合伙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电信诈骗立案标准是什么 电信诈骗立案标准是什么

      一、电信诈骗立案标准是什么  数额较大的应当立案。  根据《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的立案量刑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不作为犯罪 不作为犯罪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对人或事如果采取不作为的方式,也就是什么都不做,是“静态的”,对于那人或事来说是不会产生妨害或者造成损害的。因此一般来说,一个人对一个人或事物而言,如果什么都没做采取的是一个消极的态势,应该说是不会产生危害的,所以也就不存在构成犯罪的问题。但是有的情况下,如果刑法规定行为人必须作出某种行为,就可能...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普法知识网汇聚各种法律知识为广大群众普及法律基础知识,提供法学常识、汇总生活中的法律小常识,例如合同法律知识、涉外法律知识、刑法知识、房地产法律知识、劳动法律知识等法律知识性文章供网友参考学习。

Copyright @ 2020-2022 备案号:粤ICP备2020126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