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的渊源及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起源于遥远的古罗马。从法律的发展来看,法律行为制度主要是从契约制度和遗嘱制度中抽象而来的。在这一制度取得表意行为普遍规则的一般形态之前,它更主要表现为相互独立的具体设权行为规则。罗马法大致经历了一个契约强制向契约自由过渡的过程。在教会和罗马法复兴时期,“合意”进一步发展,为理性法时期法律行为的概念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而在此之后合同自由原则在《法国民法典》中的确立,不仅奠定了现代合同制度的起点,而且也为民法理论对意思表示(法律行为核心内容)之抽象提供了观念根据。与此同期的德国,接受了许多来源于罗马法的观念。法律行为萌芽也在潜滋暗长。德国的著名学者哈腾保尔称“19世纪初期,法律行为的概念在学术界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德国著名学者萨维尼对于法律行为的阐发与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在《当代罗马法体系》中系统的阐述了通过“法律行为”来获得个人意思独立支配领域的观念,使得法律行为成为了当事人设立、变更法律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于最先提出“法律行为”一词的是法国,还是德国,尚有争议。我国民法学通常认为:法律行为概念由德国学者胡果在其1805年的《日尔曼普通法》中首先提出。法律行为在德语中是“Rechtsgeschaft”,由“Recht”和“geschaft”组合而成。其中“geschaft”是“行为的意思”,“Recht”指“法律”,同时有“公平、合法”之意故将其译为“法律行为”。
从法律行为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到,它出现于市民社会,以自然正义为根本,以平等自由为条件。抽象于意思自治并成为后来“私法自治”的基本工具。它从根本上体现了民法对人性终极关怀的价值取向,以及以个人权利为立法本位的“人文主义”法律观念。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一)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论及民事法律行为,我们就必须了解另一个概念,事实行为。全部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通过法定主义设定权利和义务,另外一部分就是由法律行为制度来完成。事实行为正是属于相对于法律行为而言的法定主义部分。将两种法律制度在此进行对比,对探究民事法律制度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
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它本质上是行为人设立法律关系意图的外在表示。而事实行为则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因而法律对事实行为的构成要件的概括中也并不考虑不同行为人的具体意图内容。因此事实行为必然是某种客观行为,是某种业已实施的、客观外界造成影响或后果的行为。仅停留在内在意志阶段或意志表示阶段,而未表现为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不构成事实行为。
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内容而发生效力。有效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使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发生效力,而并非使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发生法律后果。而事实行为直接产生法律后果。因此,产生法定后果的法律事实和产生意定后果的法律事实两者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法律行为之所以发生法律效力是基于法律对表意人“意思自决”价值认许的结果。其他非法律行为所产生之法律关系是基于“法律本身”价值的考虑。
3.法律行为本质不在于事实的构成,而在于意思的表示。而事实行为相反。这是由法律行为的主观性特征和权利义务效果的非法定性决定的。在法制史角度看,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早期交易只存在即时交付情况。而法律行为观念仅仅是在意思表示从事实行为中分离出来之时才逐渐形成。只有在商品经济较为发展的阶段才产生了交易活动中约定(诺成)行为与实际履行行为相分离的要求。也才形成了“法律上可期待的信用”这一观点。正如梅因所说:“罗马法上契约观念的成熟是经过‘要式交易行为’到‘诺成契约行为’的一系列转变后最终完成的”。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内涵与特征
我国在民事法律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德国与苏联的立法经验。“民事法律行为”亦称“法律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54条中对其定义如下: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我国对民事法律行为(以下简称法律行为)“合法性”特征的规定不同于大多数国家。之所以在立法时我国将“合法性”作为法律行为特征是因为,当时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了前苏联关于法律行为之界定。
在理论界大多数学者对合法性特征持否定态度,总结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法律行为加入合法性特点必然造成逻辑混乱。由于法律行为被定义为合法性行为这迫使我们又不得不创设“无效的民事行为”、“可撤消的民事行为”。将“民事行为”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否则将无法解决行为具有“合法性”却“无效”的逻辑混乱情况。然而又有人提出,增加了一个上位的概念还会引起新的逻辑错误与认识的混乱。因为按照设定“合法的民事行为”的外延应该等同于“民事法律行为”。这就要求其将意思表示作为其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但是,“民事行为”应该是指有民事法律意义的,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人身体的动静。若将其只限于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则是强行变更了它的内涵。造成一系列新的矛盾的出现。
2.法律行为成立与否是一种事实判断;而合法与否是法律给予的价值判断。如果认定法律行为具有合法性特征,那么也就是说在其不具合法性时即不成立。而是否合法是应由法律给予判断的,如果行为不成立将没有法律判断的标的,也就谈不上合法与否。这是有本质矛盾的。
3.法律价值角度讲,法律对合法性判断代表着国家公权的意志。而从法律行为设立的目的来说是为了让人们实现“私权自治”。公权在法律行为成立阶段就介入私权是不合理的。这将缩小权利自治的范围空间,给自由活动的权利套上枷锁。这样的规则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苏联也许是适应的,因为那时候强调的是公权至上。而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则早已没有了实际意义,反而会成为束缚社会发展的不良规则。
4.“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冲动……,同时也有加入公共利益的意愿”(即所谓人类的自利性与社会性)。正是这样一种人性中自我发展的需求,使人们迫切地需社会提供一套可以给予人们“自由”的秩序规则。法律行为正是产生于这样的需求之上。它的首要前提是人不是生物学上的人,而是伦理学上的人。故而,它的哲学基础——伦理学基础是康德的主体论哲学。它的产生是市民社会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必要。
笔者认为,以上几种观点各有所长,尤其是第四种观点更有其独到之处。首先,本人不赞成哈耶克所认同的保护机会平等即为平等的观念,并且认为人类更多的是在追求实质的平等,这就如同法律行为制度所设立的基点是为了保护伦理上的人,是鲜活的有个性的人而不是抽象意义的、可以以概率来计算的人。第四种理论观点从更为本质的人性根源出发,解释了法律行为制度存在的意义。综上,法律行为制度应该具有以下特质:凡是法律关系均可以由当事人根据自由的意思创设,只要法律不对此创设做禁止性规定,当事人的意思就是法律,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具有可信赖的效力。但是要补充的是,这并不是说公权与私权就是绝对冲突的。公权在根本上是为了服务于私权的,当私权间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矛盾或有人任意扩张私权侵害他人正当权利时公权就应该加以干涉。因此法律行为的概念表述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发生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实”更符合其历史渊源与立法的本意。
三、结语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在人类追求人性解放、保护平等与人权历程中的光辉产物。它同时是对具体种类的法律行为的抽象与概括。其产生有助于司法的规范化和理性化,同时有助于司法对社会的理性化控制。只有我们看到了法律行为的设定目的是放权予民,才能更好的知道我们对民事法律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才能更好促进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经济贸易与世界接轨的脚步。
网站声明:本文“民事法律行为的渊源及概念”资源信息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阅读
-
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追认详细阅读
核心内容:追认指明确表示同意,使效力未定民事行为变为确定有效的民事行为。下面由法律知识网小编为您介绍相关知识,感谢您的关注。 追认行为属于单方民事行为,无需征得相对人同意。 一、意相对人的催告权与撤销权: 1、善意相对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上述致使民事行为效力未定事由的相对人,为善意相对人。 法律只赋...
-
郑州民事律师-非婚生子女抚养协议样式详细阅读
非婚生子女抚养协议样式非婚生协议甲方:***,女,汉族,**年**月**日出生,住址:**乙方:****,男,汉族,**年**月**日出生,住址:**甲方与乙方经充分协商,就双方所生女儿**的抚养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以共同遵照执行此非抚养协议:一、双方一致同意某某的和监护权归甲方某某某,二、乙方于本协议生效之日一次性支付甲方抚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总计...
-
犹豫期退保能退保费吗详细阅读
犹豫期主要指的是保险犹豫期,我们在保险中经常会看到有很多期限,等待期、犹豫期等,这些期限切实关乎着投保人的自身利益,其中犹豫期就对于投保人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今天就由小编为您介绍投保时犹豫期退保能退保费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犹豫期退保能退保费吗 犹豫期是指投保人签收保单后15个自然日内,可以无条件向...
-
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具有的特征详细阅读
核心内容:效力未定民事行为是指在第三人意思表示前,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民事行为。对于效力未定之行为,民法通则没有作出体系化规定,但在具体制度中却规定了效力未定行为。下面由法律知识网小编为您介绍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具有的特征,感谢您的关注。 1、效力待定合同的产生是因为该意思表示不完全具备合同的生效要件。但...
-
实习生的定义是怎样详细阅读
大家对于实习生想必都不陌生,无论是在学生时期还是在长大以后参加工作阶段,可能都会存在实习生的影子,也相信大家都曾有过作为实习生的经历。那么实习生的定义是怎样?以下将由法律知识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实习生的定义是怎样 无经验学习人员简称实习生,泛指在某一专业的高年级或刚毕业的大学...
-
民事纠纷追诉标准是怎样详细阅读
民事纠纷是指两个自然人之间的纠纷,或者说两个企业之间的纠纷,例如我们所知的离婚纠纷以及合同纠纷,还有就是民间借贷纠纷都属于民事纠纷的一种,那么民事纠纷他的追诉标准是怎样的呢?接下来由法律知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民事纠纷追诉标准是怎样的详细知识,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民事纠纷追诉标准是怎样 《民法通则》第一百...
-
使用权房一般情况可以转让吗详细阅读
使用权房俗称公房,一些经济能力弱的人自己购买不起房价日益增长的房子,便只能购买公房。那么大家也知道房屋出租在我们日常生活很普遍,每个房子的产权都是有登记的,没有登记的房子自然不能转让。那么使用权房一般情况可以转让吗?下面就让法律知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使用权房一般情况可以转让吗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
-
民事法律行为分类有哪些?详细阅读
摘要: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达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这容易导致人们对民法学理论认识的混乱。 为了避免这种混乱的出现,方便大家对民事法律行为的了解,下面由小编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一、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
-
股东大会的具体类型详细阅读
股东大会的具体类型 股东大会有三种: 1、法定大会 凡是公开招股的股份公司,从它开始营业之日算起,一般规定在最短不少于一个月,最长不超过三个月的时期内举行一次公司全体股东大会。会议主要任务是审查公司董事在开会之前14天向公司各股东提出的法定报告。目的在于命让所有股东了解和掌握公司的全部概况以及进行重...
-
当事人要求解除同居关系,人民法院是否受理详细阅读
当事人要求解除同居关系,人民法院是否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规定,“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