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前天脉脉热榜的一则帖子
原贴是这么说的:
有史以来扣税最多的一次,税前2万4,到手1万4,心态崩了。万万没想到会扣这么多。
无独有偶,各企业员工纷纷“吐槽”:
同作为一名打工人,本以为今年终于熬到了Q4,再过2个半月,就可以拿着年终奖回家过个好年了。但没想到工资、年终奖没变化,个税却突然多了很多,让老李原本就不富裕的小金库更雪上加霜。
但其实如果对国家税收有关注的人,就应该知道年终奖纳税计算方式变化早在2018年就提出来了,只是国家给了三年的过渡缓冲期。
今天老李就来跟大家一起聊下年终奖纳税这个话题。
其实主要原因是:如果按照以往的年终奖单独计税、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二选一的方式,可能会造成两人工薪收入一样多,但由于发放方式不同,导致缴纳税款不同有失公平。
在这里举个例子:甲乙两人纳税年收入均为20万元,但甲年终奖10万元,其余工资10万元;乙没有年终奖,全部是工资收入。
如果按照年终奖单独计税,甲只要缴17270元个税,乙却要缴23080元个税。
这就会导致有些人会在这一块钻纳税的空子,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国家修改了年终奖纳税计算方式。
我们还是用白话来说,也就是随着我们职场人的薪资增加,相对应的税率从低到高。只要达到限定数额就会产生税率跳档,于是,个人扣税也就越来越高了。
不过这里我就不举例说明了,直接给结论吧:
1. 这波税收调整主要针对税前年收入在15万~200万之间的人群
也就是说15万以下的人群和200万以上的人群基本不受影响。
因为在计算税率的时候,有一个6万的免税额度,以及社保,还有各种专项扣除,比如子女教育项,继续教育项,大病医疗项,房贷利息项,住房租金项,赡养老人项。
把这些减免的项目七七八八加起来,抵税的额度十几万总归是有的,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完全免税,或者落到最低的一档税率当中。
换言之,月收入在1万块左右,或以下的小伙伴,从扣税的绝对值上看,基本是不受影响的。
相反,年收入超过200万的人,反正都是按最高税率计算,自然也没有区别。(不作任何避税措施的前提下)
如果很不幸,你的收入正好落在这个区间范围内呢?
没错,你要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了。
在这个收入区间的人,一年下来,合并计税要比单独计税多交不少税收。
有意思的是,这批人在世俗的眼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美其名曰中产。
2. 全年工资收入大于年终奖的,用单独计税(老税法)可以减少缴税;相反,年终奖大于全年工资收入的,用合并计税(新税法)更划算
我在网上找到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
这张图是工资占总收入的比值。
红色表示执行新税法以后,到手少了;绿色表示执行新税法以后,到手多了;白色表示没区别。从图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工资占总收入30%以下的时候,到手的收入妥妥地增加,工资收入占比越低,到手增加地越明显。
那么问题来了,有多少人的工资收入只有全年收入的30%呢?
我能想到的就是一些企业高管,或者互联网IT大佬们。除此之外,应该都是靠工资为生的小老百姓。工资性收入占比越高,红色越深,也就是到手越少。
如果我们把这张图看做一个整体,既税务改革只是调整了分配方式,收上来的总额不变,那么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把工资性收入的人的钱补贴给奖金性收入的人;
如果这次税改不单单调整了分配方式,还有更多溢出的税金,那么除了上述补贴以外,还额外给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当然,大家也不要太过于义愤填膺,毕竟在接近100%的区域内,基本都是白色,也就是说,如果你压根没有年终奖,这个税改跟你没半毛钱关系。
嘿嘿,是不是心情一下子好起来了?
如果很不幸,你的收入结构正好落在几个深红色的区域,是不是意味着从明年开始你的收入要开始降低了呢?
放心啦,也不会,因为早在三年前就开始降低了。
今年只不过是税改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正常情况下,公司早就响应了国家政策,一律按合并计税处理了。
而且响应速度非常快,因为对于公司高管来说,他的收入相当于是增加的,至于下面拿工资的打工人,扣就扣咯,反正公司又不用付一毛钱,都扣在个人头上。
于是这就造成了前有税务改革,后有公司配合的局面,和谐得很。
这三年与其说是税改过渡期,不如说让大家在心理上好好接受新的税收制度。
反而,最难受的是那些一直关注个税,并且努力为自己争取权益的人,因为从明年开始,这个老权益将正式取消啦,收入减少也就必不可少了。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月收入能超过一万的人,只占了全国人口的3%。
也就是说,真正受影响的,也就是这3%的中产,而这批人下面有三个娃,上面有四个父母要养,还有房贷车贷要还,每天非常努力地工作,不敢辞职,低头哈腰,就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庭,坚强地活着。
真是最可爱的人呢。
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针对高净值人群的税收,可以同步出台呢?
比方说房地产税,遗产税,资本得利税,资产转移税等等。
毕竟,公平公正,只靠中产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嘛。
参考:51社保、七叔
免责声明:普法网网站仅提供信息的存储和展示服务,所有信息系用户自行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仅供参考,普法网不承担对所有信息的验证义务,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会员中心 粤ICP备2020126672号